长春市科协技术协会
 
1
首页 新闻中心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组织宣传 国际交流 青少科教 党建工作 基层科协 人才工作 政策法规 预决算公开
  您的位置:首页 学会学术 > 学会改革
围绕中心与时俱进开创高校科协工作新局面
加入时间:2015-12-17    来源: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    点击:22561
 


  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高校内部学术组织(青年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和挂靠学术组织(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职能管理部门。高校科协必须围绕中心,承担起中国科协和高等学校赋予的职责,团结和组织高校科技工作者、内部学术组织和挂靠学术组织,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普及、决策咨询、人才培训等工作,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科协管理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当代科技发展趋势,找准位置,突出特色,履行职能,强化作用,为我国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一、认清形势,努力把握当代科技发展趋势
  
  进人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并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强调“要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前,我国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2010年1月在《时事报告》杂志发表题为“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与中国的自主创新”文章。万钢指出:“总的来看,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六个主要特征和趋势。一是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二是科学交叉与技术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三是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热点。四是民生科技得到快速发展。五是科技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包括恐怖袭击、信息犯罪、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及突发性大面积自然灾害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六是加速实施“深空”战略、“深海”战略、“深蓝”战略(信息安全)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巧年中国科技发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规划纲要》强调“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强调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选择,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刻认识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科技政策,是高校科协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前提,是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等活动的重要选题,也是高校科协服务高校学科建设和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切人点。
  
  二、牢记宗旨,充分发挥高校科协的作用
  
  高校科协既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又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也是高等学校内部学术组织和挂靠学术组织的职能管理部门。高校科协具有集学科齐全、人才密集、横向联系广泛等优势于一身的特点,完全能够在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开展创新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为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所作为。作为中国科协基础组织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科协,其主要任务与作用主要包括:
  
  (一)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
  
  高校科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其学科齐全和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可以组织多学科交叉性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有利于催生新的科学思想,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高校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
  
  (二)开展社会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协通过发挥自身学科齐全和人才密集优势,可以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挂靠社团通过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新技术的转化,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开展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高校科协可以开展科普宣传、继续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组织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促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四)开展科技维权,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高校科协是高校科技工作者之家,可以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上级科协组织举荐优秀科技人才。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五)组织决策咨询,促进科学决策
  
  高校科协可以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上级科协安排的国家科技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方面的政治协商、决策咨询、民主监督工作;可以组织开展高校学科发展方面的专家咨询与专家建议工作,促进政府和高校决策方面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六)支持和指导内部学术组织和挂靠学术组织开展活动
  
  高校科协支持和指导青年科协、研究生科协和大学生科协开展工作,可以帮助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参与科研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科研能力;可以引导在校研究生、大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浓厚学术空气,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兴趣,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七)支持和指导挂靠学术组织开展活动

  高校科协可以主动组织多个学术组织联合开展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支持挂靠学术组织秘书处工作(秘书长培训、代管财务、代办年检);支持挂靠学会开展学术活动(后勤服务、场地提供);指导挂靠学会工作(筹建新学会、指导换届、推荐学会干部);奖励学会干部(干部延聘、暑期疗养等)。
  
  (八)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

  高校科协可以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籍专家来校讲学,选派专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国内外学术组织开展科研合作等活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九》开展高校挂靠科技期刊管理工作和高校学术论文奖励工作
  
  高校科协可以管理挂靠本校的科技期刊,提高科技期刊办刊质量;可以组织本校学术论文、专著发表情况的年度统计工作,代表学校奖励年度优秀论文。
  
  (十)完成上级科协交办工作
  
  高校科协的活动要体现科协组织的宗旨。而高校科协的作用和贡献主要通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三方面的活动及产生的效果来体现。
  
  三、与时俱进,开创性地做好高校科协工作
  
  要做好高校科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科协“三服务”的工作定位,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六个结合”和“一个加强”。
  
  (一)高校科协活动必须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相结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虽然颁布实施了六年,但仍然是我国未来十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仍然是我们科技工作行动的指南。高校科协要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11个重点领域、16个重大专项、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高校自身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二)高校科协活动必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
  
  2007年10月,武汉市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市全面启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强化自主创新,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计划。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规划,武汉市将加快东湖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湖北高校科协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专家咨询活动,努力在推动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三)高校科协活动必须与高校自身发展相结合
  
  高校科协必须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尤其重点学科建设,要积极围绕本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交叉学科和挂靠学会所属学科的学科前沿问题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四)高校科协活动必须与上级科协活动相结合
  
  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及地方省市科协的基层组织,必须在上级科协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努力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搭建起高校与科技工作者、高校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积极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科技普及、社会服务、科技维权、决策咨询等活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五)高校科协活动必须与内部学术组织活动相结合
  
  高校科协是高校内部学术组织的业务管理部门,要支持和指导青年科协、研究生科协和大学生科协等开展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风建设,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术理念、科技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
  
  (六)高校科协活动必须和挂靠学术组织活动相结合
  
  高校科协是高校挂靠学术组织秘书处的业务管理部门,要支持和指导挂靠学术组织秘书处的工作,组织挂靠学术组织负责人工作研讨会议,为挂靠学术组织在校内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七)高校科协必须加强科协专职工作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校科协工作,加强高校科协专职工作队伍建设很关键。一方面,高校科协专职工作人员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意识,强化“以服务求支持,以奉献求发展”的发展思路,要主动加强学习,努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上级科协和高校要重视和切实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为高校科协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要关心科协专职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转自学会月刊:柳会祥 李江华 马向阳(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湖北武汉430074)
  
  
分享到:0
 
 
4
 
  网站介绍 | 电子地图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16003176号-1  |  您好,您是第 11542486 位访问者